天氣逐漸轉(zhuǎn)涼,微風吹著里下河的水面,隨即泛起了波光粼粼的樹的倩影。有著“靈性”的魚兒徜徉在它們的“領地”,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。
欣賞這一畫面,讓我溝憶起了家鄉(xiāng)的那條“護軍河”。童年時的我們經(jīng)常三五成群的脫得連一個小褲衩都不留。就撲通撲通下水嘻戲玩耍去了。夏日的黃昏,早早洗過澡,搬張凳子。搶先占一個風口為是。
隨著夜幕的降臨,下地的也回來了。趕忙馬不停蹄地跑回家,洗完澡拎一瓶二鍋頭,拿一張桌子出來。干脆咪起了老酒,真有對酒當歌的感覺。
人多了,話題就多了。他一言我一語的,所談的大都是一些小事、瑣事、家務常理的事。宛如鍋中炸開的麻花團 一一團糟。幾個年長的端著小茶壺慢條斯理的來上一口,接著就議論“護軍河”的來歷。據(jù)說在抗戰(zhàn)時期,有一個船夫在河上救了一將軍,所以才得其名。我也不知道是他們吹的。還是真有此事。只知道湊熱鬧。不知從何時起,一曲《孟姜女》回蕩在熱鬧的小河邊的上空。嗓音不夠動聽,但還入耳。正在這時一首粗獷、雄壯的《中國心》與之相呼應。一聽聲音就知道是東頭康五子,他扯著個嗓門發(fā)驢吼。他這一吼不僅樂了大家,還驚動了樹上的小鳥。嚇得喳喳的亂叫。仿佛他們也在附和著。南邊幾個婦女不知為何爭得面紅耳赤,唾沫星飛濺,那架勢真像要來個決戰(zhàn)紫京城之巔。小魚小蝦也著急的歡蹦亂跳,不知該為誰助威好!
小河邊演繹了許多、許多的事,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,但它折射出了憨厚樸實農(nóng)民的真善美。如今回家,再來到小河邊原有的那種感覺已漸趨模糊。只有那一排老楊樹與小河相依為命。還有那嘩嘩的流水聲,數(shù)落著小河邊的故事。